个人简历

个人简历

yqd.jpg

基本信息

姓名:余秋达

出生年月:1993年8月

电话:15988841146

政治面貌:中共党员

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
就业意向:人工智能+
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华南理工大学

个人网站:https://www.yuqiuda.com

教育背景

华南理工大学

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

控制科学与工程

博士

华南理工大学

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

控制工程

硕士

杭州电子科技大学

自动化学院
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

学士

综合技能

  • 具备大模型全量/LoRA微调、RAG、Agent及Tools系统开发能力

  • 具备一定的边缘端设备AI部署经验,包括Android、Nvidia系列、昇腾系列等

  • 具备人工智能(包括大模型、深度学习、强化学习)计算机视觉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

  • 具备机械臂建模、仿真、控制能力,以及机械臂控制领域相关基础理论知识。

  • 具备大疆无人机应用开发及飞行经验。

  • 熟悉Visio、Office、vscode等基础办公软件使用,熟练掌握python,具备c/c++、c#、java等常用编程语言基础。

论文专利

论文

[1] Yu, Q.; Wei, W.; Wang, D.; Li, Y.; Gao, Y.. A Framework for IBVS Using Virtual Work[C]//Actuators. MDPI, 2024, 13(5): 181.

[2]Dongliang Wang, Wu Wei, Xinmei Wang, Yong Gao, Yanjie Li, Qiuda Yu, Zhun Fan. Formation control of multiple mecanum-wheeled mobile robots with physical constraints and uncertainties[J]. Applied Intelligence, 2022: 1-20.

[3]Yong Gao, Wu Wei, Xinmei Wang, Yanjie Li, Dongliang Wang, Qiuda Yu.Feasibility, planning and control of ground-wall transition for a suctorial hexapod robot[J]. Applied Intelligence, 2021: 1-19.

[4] Gao, Yong and Wang, Dongliang and Wei, Wu and Yu, Qiuda and Liu, Xiongding and Wei, Yuhai. Constrained predictive tracking control for unmanned hexapod robot with tripod gait[J]. Drones, 2022, 6(9): 246.

[5] T Gao,W Wei,Z Cai,Z Fan,S Xie,X Wang,Q Yu. CI-Net: Contextual information for joint semantic segmentation and depth estimation[J]. arXiv preprint arXiv:2107.13800, 2021.

[6] Gao, Tianxiao,Wei, Wu,Cai, Zhongbin,Fan, Zhun,Xie, Sheng Quan,Wang, Xinmei,Yu, Qiuda. CI-Net: A joint depth estimation and semantic segmentation network using contextual information[J]. Applied Intelligence, 2022, 52(15): 18167-18186.

[7] Ullah, F; Wei, W;  Fan, Z; Yu, QD. 6D object pose estimation based on dense convolutional object center voting with improved accuracy and efficiency[J]. The Visual Computer, 2023: 1-14.

[8] Yong Gao, Wu Wei, Xinmei Wang, Dongliang Wang, Yanjie Li, Qiuda Yu. Trajectory tracking of multi-legged robot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and sliding mode control[J]. Information Sciences, 2022, 606: 489-511.

[9] Feng K, Wei W, Yu Q, et al. Grasping Predi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ul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[C]//Journal of Physics: Conference Series. IOP Publishing, 2021, 1754(1): 012214.

专利

[1]魏武,冯凯月,余秋达,等.一种基于目标裁剪区域的指定物体抓取方法:CN202111017083.1[P].CN202111017083.1[2024-05-15].

[2]魏武,冯凯月,余秋达.一种基于级联全卷积神经网络的机器人快速抓取方法:CN202110680313.6[P].CN113327295A[2024-05-15].

[3]曾锦秀,魏武,余秋达.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机械臂抓取系统和控制方法:CN202110162253.9[P].CN112936275A[2024-05-15].

参赛奖项

微软亚洲研究院deephack二等奖

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

奖项证明见附件

项目实践

基于RAG的知识库问答系统

项目简介

 RAG问答系统是大模型的主要应用场景,本项目使用RAG对项目内部资料进行整理实现问答系统,同时采用了大模型微调技术,实现了大模型的知识注入。

项目职责

本人负责大模型问答系统的架构设计与部署,适配了昇腾平台,部署了llama3.1:8b、deepseek-r1:32b等大语言模型,同时参与了1、知识库的搭建,使用了混合搜索对知识库进行了高效地检索,之后使用重排模型进一步基于语义对搜索结果进行相关性匹配。2、基于RAG的知识库问答智能体(Agent)的搭建。3、使用了模型微调技术对llama3.1:8b进行了预训练和SFT训练,实现了大模型的知识注入。

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机器人控制系统

项目简介

从2022年低,chatgpt火遍全球后,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使用大模型进行聊天了,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是使用大模型对机器人进行控制,机器人具备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,并能够根据自然语言的理解,执行任务,使的自然语言成为人机交互的入口,这更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。

项目职责

本人负责设计大语言模型调用机器人的系统架构。用fastapi搭建大语言模型的网络层中间件,将大语言模型、网络路由和应用设计进行解耦。配置具备鉴权功能的用户接口,将大语言模型包装成web api,供中间层调用。大语言模型部署了ChatCLM2-6B,LLAMA2,QWEN7B等。

一站式目标识别训练系统

项目简介

由于YOLO等目标检测算法只能针对训练过的物体进行识别,因此,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有相关经验的人对待识别物体进行数据采集、标注、训练、转换和部署,对人员的技术能力存在较高的需求,本项目通过标准化流程,采用UI界面实现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边缘端部署零门槛。

项目职责

本人负责系统的整体设计,包括UI界面设计、算法选型、后台API设计等,同时本人参与开发了基于SAM的快速标注系统,使用容器化技术实现多个任务同时执行。

电力巡检中的间隔棒识别项目

项目简介

间隔棒的检查在电力巡检中是重要的一环,传统的巡检靠人为检查,就算使用了无人机,依旧需要人为盯着屏幕进行检查,效率底下,该项目对无人机的视频流进行实时识别,检测到间隔棒后,立即对间隔棒进行拍照储存、并同时保存间隔棒的定位信息,如此,可快速完成整条线路所有间隔棒的图像信息获取,方便后续间隔棒检查处理。

项目职责

本人负责算法设计和部署。电力巡检中,间隔棒的检查至关重要,因此,针对间隔棒的识别、抓拍非常重要。本项目中,所使用的无人机为大疆御3和精灵4,算法部署在大疆一代带屏遥控器和小米cc9中,在一代带屏遥控器中能达到5帧左右。

无人机基于视觉的精准降落

项目简介

让无人机无人化是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,无人化可以为任务提供标准化的执行流程,不再依赖飞手的技能水平,而在无人机无人值守的任务执行中,存在起飞容易降落难的问题,主要由于在降落时可能存在遮挡使得GPS乃至RTK定位不准,同时也可能存在机场被挪导致原先打点存在偏差。本项目使用视觉引导技术,使得无人机降落过程中,通过视觉引导实现精准降落。

项目职责

本人负责在大疆一代遥控器中部署控制算法。采用aruco码作为定位标签(目前主流采用了AprilTag,但是原理相同),通过坐标变换将笛卡尔坐标系的位置信息转化为ENU坐标系,获取误差信息,转化为无人机旋转、x/y/z轴的平移等控制量,最后经过滤波平滑输出控制量,引导无人机精准降落。

智能航标项目

项目简介

航道管理是航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本项目通过采用高性能的边缘算例,结合智能识别跟踪算法,对航道上的船舶进行识别、统计并上传至航道系统,给航道管理、航运分析提供数据支撑。

项目职责

本人负责智能航标硬件、软件及web应用设计。在航道管理中,航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本项目在现有的航标基础上,通过太阳能、锂电池供电、借助TX2的边缘算力资源,通过部署yolo系列的船舶识别技术、paddle OCR技术以及deepsort技术,对航道上的船舶进行目标识别、号牌检测以及流量统计。为航道智能化管理做准备。

复合AGV研发

项目职责

本人负责电气线路的设计和底层驱动的编写。基于麦克纳姆轮搭建的移动AGV搭建的移动地盘,搭载UR5六轴机械臂。设计其中的功率线路与信号线路的设计,其中功率线路包括开关、急停、电源逆变等,信号线路包括Modbus RTU总线通信。软件驱动包括机械臂建模,基于TCP对机械臂进行控制,采用Modbus RTU对麦克纳姆轮进行转速控制,建立AGV底盘模型,设计了底盘驱动接口。

机械臂视觉抓取

项目职责

本人负责识别深度学习网络设计和机械臂视觉抓取算法的部署。对GGCNN模型进行改进,采用卷积级联的方式,将精度提高了约8个百分点。论文《Grasping Predi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ul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》发表在ISPECE 2020会议上,doi:10.1088/1742-6596/1754/1/012214。

附件证明

deephack获奖证明

deepseek.jpg

优秀研究生干部证明

优秀研究生干部.jpg